最佳答案
说点在上海俚语的话题。小时候,大人吵架(对,是吵架,我确实很少见到骂着骂着打起来的),经常指着对方的鼻子骂:“侬只垃圾瘪三”。有时候骂急了,直接用缩写“垃三”(拉三还有
说点在上海俚语的话题。小时候,大人吵架(对,是吵架,我确实很少见到骂着骂着打起来的),经常指着对方的鼻子骂:“侬只垃圾瘪三”。有时候骂急了,直接用缩写“垃三”(拉三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和音译有关,意思比较歧视女性,我就不多说)。小时候一直没明白,这个“瘪三” 倒底是 怎样的垃圾,为什么每次都要叫上他。其实瘪三,真正的写法应该是“瘪衫”。意思就是口袋瘪瘪的衣服。49年以前的十里洋场一直活跃着一批年轻人,住在破破烂烂的阁楼里,出门前都会精心打扮一下自己,梳着油光光的小分头,一套西服,裤缝压的直直的,皮鞋必须增光瓦亮。这类创业屌丝(也可能是混迹声色场所拆白党)往往囊中羞涩,也就糊弄糊弄不谙世道的小姑娘。往往会被明眼人背地里说成是“洋装瘪衫”。
骂别人垃圾瘪三,应该算比较严重的词汇了吧,很多所谓骂人的话在不同场合用起来反而有点亲昵的感觉。比如说:戆大(上海话发音读:港督)。经常用于看到朋友吃亏了。为他着急,脱口而出。被骂者内心不爽,可是也无力反驳。如果从女朋友口里说出,加上明眸魅视。男朋友只能挠挠头皮,嘿嘿,如家走起。
上海的老人家骂人往往带上家乡话,我奶奶是宁波人,在我淘气的时候,往往用“小棺材”、“枪毙鬼(上海话发音鬼类似于举)”在我爷爷和爸爸淘气的时候,就变成了“老棺材”、“老枪毙鬼”。奶奶去世多年了,每次想到这两句话,我总能浮现她老人家的那“慈祥”的容颜。
上海有一类俚语很有意思,往往是英语音译而来,最有名的当时门槛(monkey)精,放在北京话里就是比猴还精。
俚语太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拜读一下钱乃荣先生写的《上海方言俚语》
至于被垃圾分类带火的“拎得清”实在查不出源头在哪里?请教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