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产地(大陆泽的历史文化)

天龙生活圈 96620次浏览

最佳答案


古大陆泽地区,在历史长流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源头之一。




大陆泽地区是中国最古老的桑蚕养殖技艺和丝纺织技

古大陆泽地区,在历史长流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源头之一。

大陆泽地区是中国最古老的桑蚕养殖技艺和丝纺织技术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古黄河曾经流经大陆泽,关于黄河流域蚕桑业,甲骨文里已有了蚕、桑、丝、帛等象形字和祭祀蚕神的记载。商汤桑林祷雨的故事,在先秦典籍中也多有记载,《尚书·大传》云:“汤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卜曰‘当以人为祷’,汤乃祷于桑林之社。”《方舆纪要》曰:“桑林在广宗县境”,广宗(属巨鹿郡)就是当时的大陆泽腹地。

西汉提花机复原图。

巨鹿郡,曾是秦代36个古郡之首,郡治初为平乡,东汉后期移至宁晋廮陶。如果说汉代的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那么巨鹿郡则是“丝绸之路”物质的生产地。巨鹿汉织锦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以“华美细腻”著称于世,品种花色丰富多彩、蔚为大观。

西汉昭帝时期,陈宝光的妻子,巨鹿人,首创提花多镊织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丝织技艺,能织造图案非常复杂的丝纺织品,这些丝纺织品成为西汉帝王赏赐将相高官们的上品。其中,一种名曰“散花绫”的织品,更是受到了大将军霍光青睐。霍光的夫人霍显用蒲桃锦、散花绫收买太医淳于衍,让她毒死许皇后,好让自己的女儿取而代之。

霍光夫妇经常从巨鹿购买陈宝光家这种丝织品,送给宫廷女御医淳于衍。霍光夫人一次就赠送淳于衍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因为陈宝光妻子手艺精绝,霍大将军便把陈宝光夫妻请到长安太尉府。陈宝光夫妻带着繁琐的织机进了京城。东晋葛洪撰《西京杂记》卷一《霍显为淳于衍起第赠金》:

霍光妻遗淳于衍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绫出巨鹿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霍显召入其第,使作之。机用一百二十镊,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

当时,全国只有巨鹿陈宝光的妻子会织这种散花绫。巨鹿散花绫是当时非常名贵的东西,能“值万钱”。陈宝光开设相当规模的丝织作坊,是远近闻名的手工业巨商。织出的丝织品成为当时最昂贵、最精美的丝织品。而陈妻的散花绫还代表西汉王朝最精美、最奢华的丝织品走上了丝绸之路。

陈宝光妻创造的提花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是织机的构造和操作相当复杂,陈妻手中好几个梭子,装着不同颜色的纬丝,一机用120条线,这种织机拉动经丝的镊有120个,也就是说每平方厘米要达到600根经丝(满城汉墓出土的细绢每平方厘米才200根经丝),可见这种纺织技艺非常复杂。纹饰精美,花色丰富,风情万种,这种提花机成为以后许多布机的样本。

东汉时期,巨鹿又生产了一种名贵的细绢,成为当时名缣。大将军马援北击乌桓,班师回朝时,朝廷赏赐他们的就是300匹巨鹿名缣。《东观汉记·马援传》中称,光武帝刘秀“赐援巨鹿缣三百匹。”

两汉时期,大陆泽地区是全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产地。提花机、斜织机、手摇纺车被广泛应用,养蚕缫丝、丝织刺绣,成为当地妇女的主要劳动。纺织业的逐步繁荣,使得当时纺织品的数量和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后的整个汉代,大陆泽纺织业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鼎盛的高峰。

在陈宝光妻子的带动下,这一技艺在巨鹿由汉代到宋代长达1100年长盛不衰。大陆泽一带的绫、绢、缣等丝织品名扬天下,成为丝绸之路上以及皇宫贵族们一匹难求的珍品。

三国时期,文学家左思在《三都赋·魏都赋》中盛赞,“锦绣襄邑,罗绮朝歌,绵纩房子,缣緫清河。”句中的襄邑、朝歌、房子、清河为地名,房子、清河当时均属巨鹿郡,分别为今临城和清河。其“锦”“罗”“绵”“缣”均为丝织品。《颜氏家训·治家篇》云:“河北妇人织纴组训之事,黼黻锦绣之工,大优于江东。”而“河北”当然包括大陆泽区。

西晋统一南北,实行课田制,一夫五十亩收租四斛,绢三匹,绵三斤,晋令云:其赵郡、常山、中山国输缣当绢者,及余处常输疏布当绵绢者,缣一匹当绢一丈,疏布一匹当绢一匹,绢一匹当绵三斤。

大陆泽涉及邢、赵、深三州。赵郡的辖区基本包括现在的赵县、高邑、赞皇、临城、柏乡、宁晋、隆尧、栾城、元氏等县。唐武德初,赵郡改郡为州,始治柏乡,后移平棘。赵郡李御史家藏的一件古锦裾精美绝伦。《全唐文》中陆龟蒙撰《记锦裾》记述甚详。

唐代,河北道是丝织技术最发达、丝织品产量最大的地区,远超江南,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丝织品输出基地。

《唐六典》卷二:“凡绢、布出有方土,类有精粗,绢分为八等,布分为九等”。一等到四等绢产地集中在河北、河南两道,河北道产一等绢的一州,三等绢的有魏、冀、德、贝等七州,四等绢的有瀛、沧、深、莫、洺、邢、恒、定、赵九州。六等绢以下的集中于淮南、剑南、江南三道。

《新唐书·地理志》和唐代河北籍地理学家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河北道》记载,河北道有五州十二个特种丝织品,远胜于河南和江南道,居全国十道之首。

在明代棉花种植传播到华北之前,中国人衣物所用的纤维,都是蚕丝和麻织品。明代以前文献中的“绵”,都是丝绵,是古代人制作冬装作为填充物的保暖材料,都是由桑蚕丝制作的。《明正德赵州志》宁晋县分志《土产》一节有载:“木类:杨、槐、桑、椿、松、柏、柳、榆。”这说明至少在明代以前,桑树还是广布在大陆泽这片土地上的主要经济作物。

巨鹿的织锦业在华夏大地声名鹊起,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千百年来,手织布在巨鹿大陆泽区域一直在流传和使用。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家家都有织机,那时的农家妇女,如果不会做“织布活儿”,婆家都难找。

(李苏现 孙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