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磕cp(秀恩爱是一种心理学)

天龙生活圈 28494次浏览

最佳答案


在某个半夜,我被朋友发的微信震醒,拿起手机一看锁屏界面的最新消息,上面写着:













你也应该谈个恋爱,感受一下恋

在某个半夜,我被朋友发的微信震醒,拿起手机一看锁屏界面的最新消息,上面写着:


你也应该谈个恋爱,感受一下恋爱的快乐。


我还挺开心的,以为这人终于良心发现要给我介绍对象了,结果等我一打开微信往上一拉,发现这人 刚脱单,给我发了一堆自己和对象的合照,还感慨了一大堆有的没的


行吧,我当没看见把手机往床头一甩,结果退一步越想越气,那天到三点都没睡着。



秀恩爱,真不会分得快


显然,我这是被秀恩爱了,虽然朋友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秀”,而只是出于一种 情不自禁的表达欲 ,想要分享一下恋爱的喜悦,但我实在忍不住在心里骂“ 秀恩爱,分得快 ”。


秀恩爱在英文中的对应概念是Public Display of Affection,直译是 当众亲热 ,指的是 个人在其他人面前展现和情侣感情 的现象,时常伴有亲密动作,比如在公共场合亲昵对话,搂搂抱抱乃至接吻等。


不那么直接的,但拐着弯表明两人关系很好的行为,也是 花式秀恩爱 的一种,就像父母们嘴上互相吐槽和抱怨对方,但不经意间又照着对方的喜好准备日常用具,这种默契也能让旁人感觉 被秀到了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又出现了 社交网络秀恩爱 ,比如在朋友圈发两人出去玩的牵手照,将头像更换为合照或情侣头像等,有研究者总结了社交网络秀恩爱的多种形式:


多种秀恩爱[1]



无论哪种秀恩爱,对被秀的人来说, 心情往往不会太好 。烦人、低落、嫉妒、心酸等感情往往混杂在一起,这种广泛的情绪反应使 “秀恩爱,分得快”成了隐秘的共识与小小的诅咒


可会让大家失望的是, “秀恩爱,分得快”更像是旁观者的一厢情愿 。几乎没有统计证据支持秀恩爱真的会分得快,甚至一些研究会告诉你秀恩爱会让关系更牢固。


一项研究发现,脸书上把头像换成双方合照人的关系满意度更高、与伴侣更亲密,追踪研究则显示, 在人们对他们关系感到更满意的日子里,更有可能在脸书上分享与关系有关的信息 [2]。


这不还是秀恩爱么魂淡|giphy



另一项针对212位美国大学生的研究则表明,在脸书上的秀恩爱信息会 通过增加双方对关系的承诺感,进而增加了两个人六个月后仍然在一起的可能性 [3],这些秀恩爱信息包括将主页的情感状态标记为“恋爱中”、在对方的主页上留言互动、发两人合照等。


如果对方真的燕莺成对,琴瑟相调,过得挺好的话,我们理应为对方感到高兴,但为什么人们却普遍对秀恩爱这么反感呢?


要思考秀恩爱为什么那么烦,咱们可以先从那些不烦的秀恩爱开始说起。


承诺大于炫耀的秀恩爱不招人烦


那些放出自己 结婚证、婚礼照、纪念日礼物 等朋友圈的人,反感的人其实不会那么多,大家会很乐意给他们点赞,在评论区发送一大堆“祝福”、“恭喜”、“太甜了”的评论。


而当一个人 秀恩爱的频率过高,秀出来的内容恋爱滤镜太重 的时候,大家可能会嫌弃到默默屏蔽对方,这类秀恩爱的极端就是 娇妻文学



二者的区别在于朋友圈中展示出来的爱究竟是一种 健康的、充实的爱 ,还是一种 痴迷的、只是为了炫耀的爱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完美的爱是由 激情、亲密与承诺 三部分组成的,当一个人发伴侣合照、发纪念日的小作文时,其实就是做出了一种 公开的承诺 ,这种承诺会让伴侣安心,观众也会有情感上的共鸣。


但这种公开的承诺也可以被视为一种 社交展示 ,跟美食、资产、生活方式一样, “爱”也是一种炫耀的资源 ,让展示者在相互比较中占据优势地位[4]。


把秀恩爱的内容视作是 承诺 还是 炫耀 ,看似取决于观众的一念之间,其实也反映了展示者的心态, 人当然有炫耀的权力,但观众也是有讨厌的权力的 ,有时候真不是观众嫉妒心作祟的错。


引发社会比较的秀恩爱才惹人烦


另一种不容易烦人的秀恩爱是嗑CP时CP的秀恩爱。无论是真人CP还是纸片人CP,只要能发糖,就能开心得在床上扭来扭去。


在CP文化出现前, 虚拟作品里的秀恩爱也很少被讨伐 ,就像郭靖和黄蓉,秀恩爱的桥段一抓一大把,但几乎没人讨厌他们。


甚至还是缘分预测的标杆 | 知乎@lost



人们很容易原谅虚拟的秀恩爱,但 难以原谅现实生活的秀恩爱 ,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秀恩爱与自己生活的距离太近了,很容易让人产生 社会比较 [5]。


人们对自己能力、地位等社会特征的判断往往不是根据客观标准,而是 通过与周围他人的比较来获得的 ,这就是社会比较。正如马克思所言[6]:


一座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是这样小的时候,它是能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这座小房子近旁耸立起一座宫殿,这座小房子就缩成茅舍模样了。


而人们用来比较的对象,往往是 与自己相似的人 ,这种相似包括性别、努力程度、经验、年龄等方面的相似[7],所以 爹妈辈秀恩爱的杀伤力,就远没有同学秀恩爱的杀伤力大


在社交媒体上秀恩爱的人, 在相似度上与我们是非常高的 ,很容易被用来当做社会比较的对象,被动接受“秀恩爱”的信息会引起消极的社会比较,认为他们比自己的生活更幸福,引发个体的嫉妒情绪,进而导致主观幸福感的下降[5]。


秀恩爱分得不快,我又被伤害,咋办呢?


就当是观察学习


既然没有办法拒绝,那人总不能白吃被秀恩爱的苦,总得拿点好处吧。换个角度, 秀恩爱行为其实也可以是情侣合理处理恋爱关系的案例 ,被秀恩爱是人们对另一种生活状态的观察。


对于优秀的秀恩爱范本,我们可以 当做学习资料 ,好的文案记一记,好的仪式学一学,好的礼物收藏收藏,有对象的下次用上,没对象的更得学了,不然可能怎么也找不到对象呢。


就当是反思机会


被秀恩爱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醒自己的情感状态,如果被社会比较的结果刺痛了,那么可以想一想:


是不是别人的关系甜甜蜜蜜,我们的关系不冷不淡?

是不是一直渴望恋爱,自己却迟迟不敢迈出一步?

是不是我把别人想得太完美了,却忽视了日常生活中与那个TA相处的美好瞬间?


当然,也 有研究说情人节的分手率更高 [8],不排除是这些日子里人们被秀恩爱后不断反思自己的结果哈……


尝试觉察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羡慕妒忌恨,都是生而为人正常的情绪体验。


下次它们再出现时,我们可以试着感受 觉察 一下自己当时的情绪,随后试着去 接纳 自己的这种感受——这就是 情绪调节的接受策略


接受策略强调以 开放、接纳的态度对待情绪和感受,并不试图去改变它们 ,这个策略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情绪状态、降低回避行为以及改善人际关系[9]。


身为心理学人的正经话说完了。


我很明白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支持下做很长时间的练习与感悟, 马上到秀恩爱高发期了,有没有能立即生效的策略啊


当然有,那就是:


关闭朋友圈,卸载微博,闭关一天


不看最省心,躺平最无敌,来,试试看!


图源:giphy



参考文献

[1]张雯宜.(2014).影像传播与亲密关系:社交网络秀恩爱仪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

[2]Saslow, L. R., Muise, A., Impett, E. A., & Dubin, M. (2013). Can you see how happy we are? Facebook images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4(4), 411-418.

[3]Toma, C. L., & Choi, M. (2015). The Couple Who Facebooks Together, Stays Together: Facebook Self-Presentation and Relationship Longevity Among College-Aged Dating Couple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8(7), 367–372.

[4]蔡育恒.(2017).社交网络背景下的秀恩爱与妒忌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

[5]郭瑾瑾,牛璐,谢笑春,王鹏程 & 雷雳.(2020).线上“秀恩爱”与旁观者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和依恋的调节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03),359-366.

[6]江畅 等.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5年卷)》[M]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204

[7]邢淑芬,俞国良. (2005). 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心理科学进展 , 13(1), 78-84.

[8]Morse, K. A., & Neuberg, S. L. (2004). How do holidays influence relationship processes and outcomes? Examining the instigating and catalytic effects of Valentine's Day.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1(4), 509-527.

[9]毛继萱.(2021).接受策略对社会排斥情境下消极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的调节(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