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孩子任性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正处于执拗期。我想经历过这个年龄段的家长一定都深有体会。
有位妈妈就给我讲过这样一幕,一大家人外出归来,两
孩子任性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正处于执拗期。我想经历过这个年龄段的家长一定都深有体会。
有位妈妈就给我讲过这样一幕,一大家人外出归来,两岁多的宝宝非得要开门,五六个大人默默无语地等在后边。
过了六七分钟,宝宝的钥匙还是没有塞进这个锁孔里,大约过了15分钟,所有人都没耐心了,妈妈强行把门打开了。
但是没想到孩子歇斯底里地哭喊,一定要让所有的人再次出去锁上门,然后再由他开一次。于是一家人只好排队出来,而且差一个人都不行。老人觉得孩子很任性,有点不可理喻了。
其实这个孩子正处于执拗期。
如果搜索执拗期这个关键词,网上有很多文章解释什么是执拗期,怎样度过执拗期。但是很少有文章去总结孩子执拗期如果应对不当会出现哪些问题?
我做教育咨询工作,接触了大量小学的孩子,就发现很多问题是源于执拗期的应对不当。
我们就用刚才那个例子来推测孩子坚持开门,我们支持了。那么如果孩子坚持让大人喂饭,要不要支持呢?我还真的就见过这样的例子,有个孩子小的时候总是要奶奶喂饭,让他自己吃就哭,然后奶奶就妥协了。
执拗期的时候,这种坚持特别明显。在这之后,家里人依然舍不得孩子哭,不敢拒绝孩子,就一直妥协。到了三年级,每天还要奶奶喂饭。他周围的人都调侃他说,这孩子从来没亲自吃过饭,连吃饭都不肯亲自吃,其他方面可想而知。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全得依着他。孩子从执拗期地看上去任性演变成真的任性了。
任性这个词我们耳熟能详。
那么什么是任性呢?它的含义是,执着于满足自己的愿望和不合理的要求。也就是说任性隐藏着两个特点,一个是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另一个是要求不合理。
当我们聊到孩子任性的时候,尤其需要谨慎。其实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不太懂得换位思考,一个孩子完全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每天都在旗帜鲜明地表达我要什么,我不要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说,任性是孩子的特质,是孩子的生命起点。因此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任性是正常的,我们不要把这种特质当成洪水猛兽。
不过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成长任务之一就是要跳脱出自我,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说心里既有自己,又有别人,能考虑到双方的愿望和需求。
这个时候,不同的孩子从同一个起点,也就是任性这个原点出发,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有一部分孩子一直任性下去,变得很难相处,给人的感觉是特别不讲道理,比如有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处处都要横冲直撞,根本不考虑别的孩子,结果变成了小团队的阻碍,只要这个孩子参与,一会儿就吵架了。
这样的个性对于周围的小朋友是一种干扰,其实影响最大的还是对孩子自己,这会导致他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障碍。
那么我们怎么避免孩子任性呢?
第一,对孩子的要求做全面准确的思考。
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是想短平快地找个办法应对过去,就算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孩子从执拗期开始,他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就算度过执拗期了,孩子显得不再这样执拗了,但是他的自我意识永远不会再退回到小baby的时候了。
孩子越来越有主见,带给父母的挑战会持续下去,这意味着家长需要升级自己的应对方式了,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家长依然用对待小baby的方式对待逐渐长大的孩子。我们都常常念叨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这句话特别容易变成一句口号,殊不知,很多父母在这样一个地方就开始掉队了。
既然咱们前面说了孩子的任性是执着于自己的不合理要求,那么我们要郑重其事地对孩子要求的合理性作出准确判断。也许你会说了太夸张了吧,孩子的要求我瞬间就可以判断出来,何必这么兴师动众。
有些要求我们明显地判断出不合理,比如肚子疼的时候,吃冰激凌或者深夜三点要去游乐场。
然而生活中还有很多模棱两可的要求需要家长认真地去判断。比如孩子想要一个比较贵的玩具,给买还是不给买,买或者不买都能讲出理由。
那怎么办呢?
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其实教育是一个决策的过程。但是在面对这两种可能之间的要求的时候,常常是跟着感觉走的,根据当下的情绪就做出了判断,这并不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这样冲动的决定往往容易走偏甚至后悔。
下一次遇到同样的事情,因为心情和氛围的不同,也许会做出完全相反的判断。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稳定而又准确的判断呢?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方法,就是 首先把自己感觉模糊不确定的,特别犹豫地判断记下来 。记在哪里呢?因人而异,有人习惯于记在心里,而有的人习惯记录到本子或者手机上。总之这个方法看个人的习惯了。
这只是开始,那么接下来才是重点了。
那就是把这些不确定的判断拿出来,当做一个案例,反复揣摩论证,列出权衡,最终谨慎地选择自己的立场。
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小孩要玩纸巾,而且是扯很多,说是要搭鸟窝,到底让不让孩子玩,你就会发现很多家里人常常对此态度不一。而且同样一个人,也可能今天限制,明天放任,后天批评,态度上前后不一致。
有一位妈妈用了这样的一个办法,把理由全部罗列出来了。
反对理由 ,浪费资源,孩子可能会养成不爱惜东西的习惯。
支持理由 ,孩子玩一次纸巾成本也就是几毛钱。孩子的玩具无论是木头的、纤维的还是塑料的,也都很消耗资源。孩子玩纸巾展现出的创造力最珍贵,孩子只是这个阶段玩纸巾,时间不会持续太长,不至于因此养成不爱惜东西的习惯。
这位妈妈反复比对了支持和反对的理由,最终决定不限制孩子玩纸巾。
孩子的很多要求不能用对错来形容,只能是每个家长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育儿观做出一个理性的价值判断。当他认真地做出这个决定,心里就会收获一份笃定。不管他心情怎么样或者是周围人的压力,他可以一以贯之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了。
你会发现,如果持续用这个办法,把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想清楚,确定自己的教育尺度,并且很坚定地回应孩子,双方的矛盾冲突会减少一大半的。跟孩子相处的时候,父母的状态会非常稳定,几乎可以做到气定神闲了。
第二,让孩子形成清晰的边界。
咱们前面说了,父母首先要对孩子要求的合理性作出准确判断。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清晰地把这些信号传递给孩子,帮助孩子形成清晰细腻的边界,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同时孩子也需要学会谈判和表达自己。
举个例子。以前我放暑假之后去舅舅家,舅舅见我像见到了救星一样,说你快管这孩子吧。他说的孩子是我的小表侄,当时四岁,每天在家里耍赖。
比如早晨他洗脸吃饭,就会说洗脸就不吃饭,吃饭就不洗脸。我舅舅竟然答应了,孩子却得寸进尺了,要求想让我吃饭可以,你得先给我买个零食。于是为了让孩子吃饭,就做了两个妥协,不光不用洗脸了,还得买个零食才行。
我见状对孩子说饭不用吃了,脸也不用洗了,然后我们全家就开始吃饭,这个孩子彻底蒙了,他此前就用这么不合逻辑的要挟,在舅舅家里横行了半个月,突然就不管用了,整个人都愣住在那儿。过了一会,我给他一个台阶下,喊他过来吃饭。从此以后再也不用这个理由来谈条件了。
我要说一下,为什么开门能允许孩子慢慢开,而吃饭这里。为什么不让着孩子呢?
我的思考路径是这样的,我会问自己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怎么样?开门这件事情孩子能很快学会,就算今后他来开门也会很快,而且学会一项本领。而吃饭呢,如果说孩子总是要求特权,那么他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不断地破坏规则。所以哪怕他最开始不高兴,我也不坚持让步。
第三,认真对待孩子的诉求。
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视分寸有弹性的事情,绝对不只是答应和拒绝,在二者中间更多的是协商和谈判。在这个区域,我们引导孩子柔韧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我曾经观察到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跟妈妈的协商过程。
孩子说妈妈我想吃冰激凌,妈妈说不可以。
孩子问为什么不可以啊?妈妈回答,因为你肠炎刚好还不能吃。
孩子退了一步说,妈妈,那我吃个小布丁可以吗?妈妈说不可以。
孩子又问妈妈,你买个小布丁就给我尝一口行吗?我真的很想吃。妈妈依然说不行。
孩子有些沮丧了,沉默了一会儿问妈妈,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吃冰激凌啊?妈妈说等你肚子不难受了。
孩子说妈妈要是明天我好了,你给我买一个好吗?妈妈说好的。
孩子说,妈妈我最喜欢巧克力味的,你能给我买吗?妈妈说可以。
我当时看到这个情景,心里说这个孩子的谈判技巧真够到位的,他身上有一种很少见的从容而又平和的气质。
后来跟她妈妈聊天,这位妈妈说平时很注意倾听孩子的要求,不管是什么样的要求,都会认真对待,会协商到双方满意为止。所以拒绝他的时候,他通常不会着急,这个地方让人心生感慨了。
其实常常是孩子好好提要求的时候,大人对待孩子的方式过于急躁,缺乏耐心,使得孩子提要求的时候无法像这个孩子那样从容。
当然了,孩子的任性要求我们要驳回去,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做出榜样,不能任性。其实大人任性的时候还是蛮多的。比如答应了带孩子出去玩儿,一转念说我有事了,改天,还觉得自己理由特别充分。
我在跟我儿子相处的过程当中,因为我专业的缘故,带动全家都特别重视孩子的请求以及对孩子的承诺,答应的时候非常谨慎,答应就一定做到。比如说我答应陪他出去玩,哪怕下大暴雨了我也会去。
我认为为了对孩子的承诺值得这样做,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非常信任大人,只要我们答应了他,他从来不会追问是真的吗?因为他知道凡是我们答应的都是真的,我们不会骗他的。
作为父母,我们的使命就是陪孩子从任性的原点出发,逐渐找到自己行为的边界,能灵活地沟通和谈判。
一个孩子做事情有原则、有弹性、有分寸感,善于合作,能照顾到他人的愿望和要求。通常随着孩子长大,都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交往的本领是我们发给孩子的一张通行证,会让孩子受用终生。
孩子天生都是任性的,特别是执拗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不要被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所绑架。
父母在这个时候升级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学会对孩子的要求的合理性做出一个准确而又稳定的判断,然后温柔地坚持把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挡回去。
同时永远尊重孩子表达的权利,认真对待孩子的合理要求,在相处的过程当中让孩子建立一个清晰的边界,学会坦然地表达,学会换位思考,这是我们对孩子最真诚的祝福。
当孩子任性时,你是怎样跟孩子相处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