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善武近况(吴书印的故事)

天龙生活圈 23759次浏览

最佳答案




大爱系列之十:




接诊黄继光的老班长



作者:朱玉久


岁月悠悠,星移斗转,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过去70年了。黄继光的英雄形象刻骨铭心,他的


大爱系列之十:

接诊黄继光的老班长

作者:朱玉久

岁月悠悠,星移斗转,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过去70年了。黄继光的英雄形象刻骨铭心,他的老班长、我们山东嘉祥老乡吴书印的身影也在我脑海里浮现。

吴书印1927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嘉祥县仲山西村,3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用扁担挑着他,一路逃荒到山西运城东宋吴村。不久,母亲又因病离开人世。1948年8月,吴书印在山西太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部队转战青海、四川、西藏等十多个省区。1950年10月,随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6连奔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当时,吴书印在6连5班任班长,后来黄继光来到了他的班......1952年10月,吴书印所在连队奉命向上甘岭597.9高地进行反击战斗。当时,连队组成了三人一组的爆破小组16个,吴书印在第3爆破组,黄继光被编入第5爆破组。总攻前的紧要关头,黄继光执行爆破任务负重伤......面对敌人的残余火力点,毅然跃身而起,张开双臂,向地堡射孔直扑上去......吴书印和战友们高喊着“冲啊!为黄继光同志报仇——”,一举冲上高地。

总攻部队从7名牺牲的战友身体下面找到了吴书印,他胳膊、头部多处负伤,被送往后方救护所抢救。治疗期间先后有三名记者找吴书印采访、搜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从朝鲜战场复员时,吴书印荣立大小战功十余次,身带多处战伤,左眼失明,颅内还残留着敌人的弹片,可他却没有向组织申请伤残照顾,主动要求回家乡参加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很多战友都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了,我能活着回来,就已经很满足了,还要什么照顾?!”这句话,吴书印不知对妻子和孩子说过多少遍。

1954年,吴书印复员不久,《大众日报》一名记者为搜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慕名到仲山西村采访,吴书印是黄继光班长的消息不胫而走,在仲山乡乃至整个嘉祥县几乎家喻户晓。工厂、学校、驻军纷纷上门邀请他去作英雄事迹报告,每次去作报告,他都穿上复员时的旧军装,戴上军功章。据乡亲们统计,五、六十年代,吴书印先后作革命传统报告一千余场。他总是宣扬、传播黄继光精神,却闭口不谈自己。但是吴书印的名字在我们家乡已响誉四方。

随着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吴书印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话题。在平静的生活中,他受群众信任,担任生产队保管20多年,从未出过一点纰漏。

一次偶然的机会,山东省嘉祥县人武部门的同志发现了这位隐功埋名几十年的志愿军老英雄。

那是在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作为“爱心献功臣”活动的工作人员,嘉祥县仲山乡武装部助理员姜东国,到民政部门帮助核发优抚金。在验证、填表过程中,忽然,一行清晰的字迹跃入眼帘:“吴书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6连战士、班长”,这不是黄继光所在部队的番号么!姜东国翻动的手停了下来,仔细反复看了几遍,嘴里自言自语地说道:“莫非吴书印就是黄继光的班长?”小时侯,姜东国模模糊糊地记得父辈们说起附近有位黄继光的老班长......

“一定要揭开老英雄光荣的历史,用英雄的事迹激励后人。”

翌日一早,姜东国在镇上买了几盒点心,兴冲冲骑上自行车直奔仲山西村。当他推开紧闭的柴门,走进吴书印家中时,眼前的情景让姜东国大吃一惊:

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深陷在靠背椅里,看到穿军装的人走进屋子,吃力地欠了欠身子,用含糊不清的话催促家人:“快,烧开水!”

“吴老……他这是……”

“半年前得了脑血栓,一直瘫痪在床上。”吴书印的老伴李兰云一边对姜东国说,一边招呼他紧挨着老人坐下。

经过嘉祥县人武部、县民政局等单位的多方核实,终于在1999年8月底再次确认:吴书印就是黄继光生前的班长。此事一经披露,在当地产生了强烈反响。吴老的病体也牵动着人们的心,得到消息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立即采取了行动。

正在外地出差的武广华院长当即把电话打回医院,要求不遗余力,免费救治功臣。我作为一个有从军经历的党委书记,对老英雄有着更为特殊的天然感情,顿觉责任在肩。立即抽调神经内科、心脏内科、骨科的三位顶尖专家,带着米面油,来到嘉祥县仲山乡仲山西村为吴书印诊病查体,接老功臣住院治疗。

我们说明来意后,吴书印激动地几次想撑起上身向我们致意,我连忙轻轻按住吴老说:“老前辈,快躺好......,让医生为您检查一下身体”。研究生导师李宪章主任等几位医学专家拿出医疗器械,为老人量血压、测视力、查口腔......经初步检查诊断,吴书印老人患的是脑血栓后遗症,左侧肢体中枢舌瘫和面瘫,左侧肢体肌肉张力为三级,仅相当于正常人肌肉张力的60%。

吴书印住进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第二天上午,嘉祥县人武部的领导手捧鲜花带着礼品前来看望。部长周晓光、政委李玉平代表部里全体人员向吴书印捐赠救助金5000元。周部长说:“虽然医院已决定免费医治功臣,可是关心老功臣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能够为救治黄继光的班长、志愿军的英雄尽点力,这是我们的光荣。”人武部党委还迅速作出决定,号召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向老英雄吴书印学习。

9月4日上午,济宁军分区政委吴宗杰、政治部主任张新华带着全体官兵的真挚问候和祝福来到病房,看望慰问吴书印,向老英雄捐款5000元。

一时,英雄故乡的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纷纷向老英雄表达爱心。济宁市东门小学十几名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怀着对老英雄的无限热爱,让爸爸妈妈领着来到神经内科病房,把自己的“攒钱罐”塞到吴书印手中,并用童稚的声音对老英雄说:“把这些钱全都送给爷爷,爷爷身体好了,还要给我们讲黄继光的故事呢。”

说来也巧,在我们救治吴书印的同时,嘉祥县人武部组织了一个寻访小组,专门到黄继光、吴书印所在部队访问。他们与黄继光所在连队座谈中得到一个线索,当年与黄继光同在一个爆破组的三勇士之一肖登良还活着,他是黄继光的老乡,入伍后与黄继光一起分到六连,现在四川中江县当黄继光纪念馆的顾问。寻访人员立刻从湖北赶到四川中江县,几经打听来到了肖登良居住的农家小院。他们拿出吴书印复员时戴着军功章的旧照片,肖登良老人反复看着照片,足足有五六分钟没说话,最后眼泪流了下来:“这个人,我在上甘岭就认识他,一个战壕里过命的战友,我要到山东看望他。”临行前,肖登良特意带上1992年5月和秦基伟将军的合影,准备送给老战友作纪念,“这可是我们15军的老军长。”

9月26目上午,朝鲜战场上两个出生入死的老战友在我们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里见面了。跨越了48年的战友情谊在这一刻爆发了,两人紧紧拥抱,老泪纵横,两双握在一起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肖登良(左)到医院看望吴书印(孙善武摄)

两个老战友激动地说了半天话,其中讲到一个细节:在上甘岭战役中,敌人火力封锁得很严,后方的给养根本送不上来,坑道里连续五六天没水喝,派十几个战士下山去抢水,能回来一两个就不错了,当时肖登良是通信员,一次到坑道里传达命令,让吴书印不要再派人下山抢水了。吴书印说,已经派了两个人下去......

两位老英雄交谈中,自然少不了黄继光的话题。他们清楚地记得,黄继光是1951年7月增补到二营六连的那批新战士,分配在连部当通讯员,那时,吴书印已当了五班的班长。连队展开敌前练兵,黄继光学习战术技术的热情很高,但由于他个头小,其他班长都不愿要他,也不愿教他。吴书印是一位老班长,深知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就答应黄继光到他班里。于是,黄继光一有空就到五班,让吴书印教他各种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成了五班的编外战士,吴书印成了他的老班长。班里的同志们都问黄継光:“你一个通讯员学这些东西干什么?”黄继光却说:“通讯员也要打仗,多学点还怕用不上!”就这样,黄继光一直在五班参加学习和训练。在“包教包学包立功”运动中,吴书印常常给黄继光开小灶,在生活中像个老大哥似地关心照顾他。黄继光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战斗员......

从两位老英雄的回忆中,我深深领悟到,黄继光的英雄壮举,是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军事技术基础的。英雄的成长离不开英雄的群体。

看着眼前这两位老英雄,内心充满无比的崇敬。

一束束鲜花,一声声祝福,围绕在老英雄身边,回荡在整个病房。人民群众对共和国功臣的深深敬意,在这里汇成一条爱的河流。

吴书印老英雄的康复,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和济宁市委书记贾万志、嘉祥县委书记周洪等都看望过吴书印。

在各方面的关心和医务人员的精心照护下,吴老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好转,一个多月后顺利出院了。

吴书印老英雄与病魔斗争的意志很顽强,但他毕竟负伤多处,残酷的战场消耗了他太多太多的体能,终于六年后的2005年9月24日离世,终年79岁。

这两天,我几经周折,联系上吴书印的家人,他(她)们始终牢记着老人的嘱咐,勤勤恳恳地为国家效力。他的孙媳刘聪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会以先辈的英勇事迹,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刘聪在宣讲爷爷吴书印的事迹(2022年8月24日摄)

(写于2022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