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大家好,有一阵子没见了。
新年你过得怎么样呢?是不是吃好玩好喝好了?
对2023我们有很多憧憬,但2023我相信也是艰难的一年。不过春天就在前
大家好,有一阵子没见了。
新年你过得怎么样呢?是不是吃好玩好喝好了?
对2023我们有很多憧憬,但2023我相信也是艰难的一年。不过春天就在前方,希望我们都对未来充满希望,踏实前行。
春节期间发布了这么一个规划,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特别是地铁控的注意。
这个规划就是《贵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
可能这个规划也有很多朋友目前还没有看到过,我把几张重要的内容先发给大家看一看。
看完这一版规划,大家有些什么感想?规划的时间范围很长,我认为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
1、除了计划中的S1号线和S2号线之外,规划中的轨道交通其余全部都是云巴线路(足足有十几条),也就是图中的T字号线路。
不禁思考一个问题,难道除了贵阳在建的5条地铁线之后,贵阳再也没有新的地铁线路了吗?难道地铁S2号线就是贵阳地铁建设未来十几年的绝唱?
传说中的4号线呢?一时间,分不清楚脸上是雨水还是泪水。
云巴到底是什么效果?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但一下子规划如此多的云巴线路,是不是有点太……
2、在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龙里有三条轨道交通线,分别是龙里1线、龙2线和龙里2线支线。这也意味着未来龙里与贵阳的关系会更加紧密,从这个线路可以看出,龙里与贵阳的同城化融合发展应该是已经提上了日程。不然的话,因为属地关系是不可能规划出这种线路的。
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贵阳与龙里之间有更深层次的融合政策。毕竟龙里一年200多亿的GDP,至少是有100亿由贵阳的辐射贡献的,跟着贵阳一起混显然是龙里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
3、在这一版规划中,未来方舟也有了一条云巴线路,那就是T3号线。从东山一直延伸到未来方舟,再到乌当区的贵阳东站。
作为贵阳知名的超级大盘,未来方舟的交通一直受人诟病,不管是私家车出行还是公共交通,便利程度远远比不上花果园。这一次的T3号线,应该也是考虑到了这个超级大盘的出行问题。
但是未来方舟的轨道交通也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区域内各个组团之间高差极大,甚至高达百米。轨道交通对于这个楼盘来说,未必能带来非常显著的交通改善。
对于未来方舟来说,其实最优解还是要把延安东路延伸段打通。 从未来方舟的腹地,通过延安东路延伸段一直通到老城区的师大,最迅速的解决项目内居民的出行问题。而且延安东路延伸段还可以直接接驳2号线的阳明祠站,云巴沿着延安东路延伸段修建,效果应该会不错。
4、除了轨道交通之外,有一些道路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比如说东纵线、观谭大道和数博大道。这几条线路都是贵阳各个城区连接贵安新区的线路。从贵阳一核三中心的最新规划来看,贵安和清镇已经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就是最近十年内贵阳最重要产业聚集区。所以在贵安的城市配套尚未完善之时,这几条道路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5、从高速路的规划来看,贵阳的骨架明显增大了。原来大家熟悉的环城高速公路已经只能称为第一绕城高速公路,而第二绕城高速和第三绕城高速都在这一版规划中有所体现。
第三绕城高速甚至把龙里、惠水这些地方都纳入到贵阳贵安的发展板块当中。这和之前我们分析的贵阳城市规划不谋而合,依托于贵阳发展的这些县城,会更加的融入贵阳贵安的发展。
当然,我期待的是有一些发展数据可否也能往贵阳贵安倾斜一点呢?毕竟数据足够的漂亮,以后的招商引资才更有力度嘛。
都是没钱惹的祸
为什么在最新的轨道交通规划里,地铁这么少?
其实说来说去就俩字——没钱,地铁的修建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以贵阳现在的几条地铁线为例,贵阳1号线线路长度全长35.11公里,总投资概算215.21亿元,摊到每公里造价6个多亿;
贵阳地铁2号线一期线路长 27.6 公里,总投资概算 194.59 亿元,摊到每公里造价7个亿;
贵阳地铁2号线二期线路长12.8 公里,总投资概算 83.6 亿元,摊到每公里造价6.5亿元;
贵阳地铁3号线一期线路长43.03公里,总投资概算322.31亿元,摊到每公里造价7.49亿元;
贵阳地铁S1号线一期线路长30.32公里,总投资概算172.52亿元,摊到每公里造价5.6亿元。
也就是说,现在建成运营中的1号线和2号线、在建中的3号线、S1号线,总投资合计988亿元。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贵阳的哪个大工程遇到地铁都只能当弟弟,千亿级别工程,就是贵阳地铁。
以贵阳一年900多亿的财政收入、400多亿的公共预算收入(2021年数据),能同时撬动这么几条线的建设,已经算是极限操作。
而且贵阳这几条线加起来将近150公里(如果S2号线一期建成,里程数达到190多公里),差不多相当于很多城市五六条线的长度,确实不容易。
近千亿的投资,对贵阳现在来说,压力十分巨大。而且现在城市债务压力又非常的巨大,再加上这两年卖地收入锐减,你懂的。
在这种财政压力下,选择成本更低的方式可能是一个更理性的选择。
毕竟云巴的建设成本只有地铁的1/3甚至更低,修100公里地铁的钱,可以修300公里的云巴,而且建设速度又比地铁快很多,两三年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成效。
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为了吸引投资。比亚迪在贵阳近两年来的投资,还是相当庞大,又是产业园又是电池厂的,说不定还在争取整车厂呢。
一方面为了省钱,一方面为了投资,云巴成为了新一版贵阳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角。
云巴能否担得起?
云巴能否担负起未来的主角任务?我们来看看贵阳交通的特点,特别是轨道交通特点。
贵阳地铁1号线解决了贵阳轨道交通从无到有的问题,把观山湖区、老城区与小河经开区链接在一起。
也解决了贵阳北站、贵阳火车站这两个重要交通节点的链接。
贵阳地铁2号线是把白云、观山湖、三马、老城区、双龙新区做了串联,白金同城化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三马也因为2号线的建设倍添助力,双龙新区搭上2号线二期的东风,通过轨道的链接成功进入城市协同发展的范畴(龙洞堡机场这个重要交通节点也并入轨道交通)。
贵阳地铁3号线是“大贵阳框架”的最后组成部分,乌当、老城区、花溪…通过3号线紧密的链接。同时通过与1、2号线的换乘,通达城市各处。
至此,贵阳六区全部实现了地铁梦,进入地铁时代。
而S1号线一期通过与1号线、3号线的换乘,打通贵阳与贵安的时空距离,为贵安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几条地铁线路建成后,大贵阳基础框架正式落成,贵阳也将进入高效率发展的新时代。 三条地铁线,串联起了贵阳人口最稠密的各个版块。
但为什么贵阳目前的轨道交通客运量并不喜人?2022年9月疫情前,贵阳地铁日均客流量稳定在28~32万人次之间,对比1号线单线运营时,客流量数据对比之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距离0.7的客流强度还是相差比较大。
这里面有站点周边开发强度不够的问题,也有贵阳城市格局的原因。
作为组团型的城市,贵阳无法像平原城市一样以圆心辐射发展。而是东一坨、西一坨的组团式发展,这种城市形态地铁的效率不能最大化发挥,需要量变才能质变。
比如成都和重庆这两个超大城市,他们之间的轨道交通客运量相差巨大,就因为一个是平原片状发展城市,一个是组团式发展城市。
所以贵阳的客流强度,还是要等到3号线建成,地铁成网之后才能有一个大的突破。
正因为如此,地铁绝对还是贵阳组团间公共交通的主干道。有轨电车的作用更多的还是作为辅助支线补充地铁、接驳地铁、服务地铁。
你能想象有轨电车的运力,能满足贵阳北站、龙洞堡机场、金融城、花果园、大营坡、太慈桥这些人流量超密集的地方么?
回过头来说,因为高昂的造价和非常大的建设难度,地铁不可能覆盖到城市的任何节点。特别是贵阳的地形,山多、谷多、间隔多……很多小节点组团难以与地铁站进行直接接驳。
有轨电车的建设就可以相对便利的解决这个问题,启动简单、价格又便宜。很多小节点的人口本来就不多,杀鸡不用牛刀,有轨电车的运力足矣。 所以,地铁大节点大动脉+有轨电车小节点血管,就是未来贵阳公共交通的合理组合方式,也是一种解决问题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方式。
从国内外各个城市的经验来看,云巴并不能成为主线大运量的轨道交通方式。在这一版的轨道交通规划中,我认为像数博大道这种重要城市主干道还是应该把地铁整起来。毕竟这是一条贵阳的门面大道,也是一条产业大道。
纵然现实压力很大,但也不应该过多的妥协。就算晚一点修,也不要过多降低底线。
目前国内云巴的实际投用不多,重庆璧山云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
重庆璧山云巴1号线于2021年4月开通初期运营,起点为重庆市璧山高铁站(即高铁璧山站),终点站重庆市璧山一号地铁站(即地铁1号线璧山站,站外换乘)。
璧山云巴1号线线路呈南北走向,正线全长 15.4km,车站15 座,均为高架车站,云巴最高运行速度为 80km/h,编组近期为 2 模块、远期为3模块 。初期定员120人/列,远期180人/列。运营高峰间隔8分钟,平峰间隔13分钟。
从一年多的运营效果来看,云巴有两个问题也是明显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运量小。重庆璧山云巴初期定员120人/列,远期180人/列。相对于地铁一列车2000人左右的定员,真可算是迷你型轨道交通工具了。
如果人口稠密的主要通道以云巴承载,有可能不堪重负。
第二个问题就是速度慢。重庆璧山云巴的设计时速来看达到了80公里,这是一个比较快的速度。但是从乘客的实际乘坐体验来看,运行时速仅为30多公里,而且舒适度是相对地铁来说比较差,颠簸感比较重。
相对于高大上的地铁来说,云巴真的还是比较朴实的一种低运量交通工具。它有作用,但它的作用场景是有限的,也是受到很多条件制约。
更多的还是应该作为为支线辅助型轨道交通工具,密度可以增加,但单条线路里程数应该在10~15公里为主,标准是要快速接驳地铁。
贵阳是组团式城市,各个组团之间的联络非常多。但是各个组团之间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均衡,发展好、配套全的区域越来越强,吸引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发展次级的区域,则越来越头疼如何吸引人口入住,如何做强做大。
轨道交通的规划,根本上还是要立足远景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来考虑。
因为所有的大城市都证明了——无地铁,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