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据上海新闻广播消息
最近一段时间
“甲流”相关词条频繁冲上热搜
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流感、诺如病毒感染医疗救治
为指导各地做好
据上海新闻广播消息
最近一段时间
“甲流”相关词条频繁冲上热搜
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流感、诺如病毒感染医疗救治
为指导各地做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等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3月2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组织召开全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视频会议,对各级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开展临床救治培训,并对做好当前流感及诺如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进行部署。会议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流感、诺如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统筹好医疗资源,配齐、配强医院相关科室力量,急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要加强应急值守,安排有经验的高年资医生出诊;坚持关口前移,强化重症预警,关注儿童、老年人、孕妇等高危人群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同时,要加强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群众正确了解相关疾病知识,提高预防和早诊早治意识。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同志以及相关医疗机构专家、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
为什么这一波甲流这么厉害?
我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根据国家流感中心2月23日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监测数据,我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较前一周继续上升。数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检测样本中占比最高,达到71%,A(H1N1)pdm09为主、A(H3N2)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
中国报告的流感病毒亚型 图源:世卫组织
很多家长感觉,今年春天这一波甲流特别厉害。有网友说,孩子小学班级里有同学确诊,所以他们班要停课一周。还有家长表示,自家小孩的症状比新冠严重,高烧40℃,虽说扛几天就过去了,但得了也有点难过,“新冠无症状,甲流躺一天了”。
记者从九院黄浦分院儿科了解到,近期就诊患者数量增多,其中甲流占三分之一,不少孩子都有反复高烧的症状。医生介绍,这是流感的典型表现。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蒋春明主任介绍,流感发生的高峰一般就是在冬季和初春,每年都是如此。过去两年家长感觉流感尚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疫情防控下,大家都戴着口罩,人员流动没有现在这么广泛,流感也随之减少。度过新冠感染高峰后,人员流动增多,流感感染几率增加,所以感觉身边得流感的人多了。
核酸检测可以测出甲流病毒?
日前,“核酸检测也能测出甲流病毒”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刘胜告诉记者,感染甲流可以通过做核酸检测发现,但此核酸非彼核酸。刘胜说,每个病原体都有核酸,热搜中提到的核酸检测用的是针对甲流病原体的核酸检测试剂。
除此之外,在医院通过专业的试纸也可以检测出是否感染甲流。
专家:流感也会引起“白肺”
感染流感后大部分患者都是轻症病例,但需要知道的是,流感也会引起“白肺”,且这种情况每年都有发生。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洋在微博发文,甲流和乙流两种类型的病毒都有可能导致流感病毒肺炎。对免疫力低下、年龄较大或有严重基础病的患者而言,感染肺炎的可能性更大。感染肺炎的表现为咳嗽、咳痰持续不好转,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
出现上述症状需前往医院检查胸部平片或者胸部CT,症状严重甚至需入住ICU治疗,少部分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治疗。胡洋说,每年都有因流感病毒导致“大白肺”去世的基础病患者,也有不少经治疗后恢复的流感病毒肺炎患者,他们肺部通常都会留下纤维灶甚至纤维化的后遗症。
怎么判断自己是感冒还是甲流?
特征一:突发高热,恶寒症状明显。
甲流一般在发病3~6小时内会出现发热,并迅速出现高热,发热后病人会陆续出现感染的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由于体温上升迅速,病人常感觉恶寒。高热一般会持续3~5天,经过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特征二:严重头痛,全身酸痛。
80%以上的甲流病人在患病后会出现严重头痛,眉弓、太阳穴部位最为明显。由于甲流病毒的侵袭,释放的毒素引起大量酸性物质的产生,病人往往会出现全身酸痛,主要为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特征三:持续的疲乏、虚弱感。
大多数甲流病人发病后精神差,感觉到明显的疲乏无力,极度的疲劳感导致头晕、整天想睡觉,四肢无力,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
特征四:胸部压迫感。
胸部压迫感表现为胸闷、憋气、呼吸不畅,可能是由于病毒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的感染,导致气体交换不足,出现轻度缺氧症状。
如何科学预防甲流?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种流感疫苗。除了流感疫苗外,甲流其他的防护措施与新冠防护基本相同。面对流感,“防”大于“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如必须接触时做好个人防护。
2、日常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
4、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如需接触应配戴口罩。
5、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减少疾病传播。
6、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